10年前,擁有好的地段門店不愁客源;

5年前做好點評,門店即便地理位置一般,也能有更好的流量和營收;

到了2022,那些做好抖音引流的店,正在你路都不會路過的地方“偷偷”賺著錢。

筆者最近走訪終端,看到了一些經營不錯的門店,遂跟這些店的老板聊了聊天,聊天過程中發現一個有有意思的現象:這些店老板都開始做抖音了,時間不算長,但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變現。

第一個店是4S店,通過新的抖音號3條視頻漲粉絲3800+,營收10W+。

第二個店是某連鎖的一個綜合店,用了一年時間運營抖音,運營到第六個月的時候,每個月抖音穩定引流變現4.5W,每天都有因為抖音而進店的客戶。

第三個店是貼膜店,最早疫情出現的時候,他辭職開了個6工位的純貼膜店,而在疫情還沒結束的現在,又要增加10個貼膜工位。

下面筆者簡單概括一下這幾位老板的心得,順便做些簡單分析。如果大家興趣高,后面筆者會出一些深度的案例文章,跟大家一起學習參考下。

01

◎ 案例1:

4S店將抖音引流的單車產值做到2000+

這個店嚴格意義上其實是大眾4S店的店中店,位于上海青浦。

老板做抖音開始的時間是2022年1月,開始前是籌劃了3個月,包括項目、場地、人員、還有準備初始案例。

據負責人說:整個籌備過程中,在項目上花了最多的時間。去了好幾個地方學習,后來也是借助站內的優勢順利推出了這個項目。

他說的項目,其實是“數據鈑金噴漆修復”,就是不影響漆面厚度數據的精致點鈑金修補技術。

簡單地說,最小化修復、無損修復、精致修復是這個項目本身的亮點,“這個項目的受眾一般都是新車和稍微好點的車子”,負責人說道。

按他所說,好車子的車主選這個,主要看到的是精致小修、不影響漆面數據、不會大面積噴漆,這些點對這類車主來說是絕對痛點;新車的客戶心理就是,新車更在意,所以也愿意花高價去修理。

因為項目本身以及受眾的原因,項目在產值上表現的特點是“客單價高”。平均每個地方修補的價格均能達到800-1200元,平均每部車修補能達到兩處,客單價能達到2000元甚至更高。

◎ 案例2:

連鎖綜合店粉絲1000,每天都有穩定的抖音客流進店

“正常情況下如果換一些底盤件你要花好幾千,換膠套才花千把塊,效果還差不多,你愿意用哪個方法?”

懂行的可能已經猜出,這是一個以“換膠套”為特色推廣的抖音賬號?!皳Q膠套”項目給車主傳遞的信息很明確:1000能解決3000的事,為什么你不選擇1000的呢?

目前,這家店的抖音號有一百多條視頻,大部分都是日常更換擺臂膠套和維修底盤相關的視頻,再加上增加日常保養維修的視頻,這個賬號就很飽滿了。

賬號運營的特點是:只說車的故事,記錄維修日常。老板運營這個號,勝在堅持、還有能為看視頻的人提供有價值的信息。

到3月底,這家店的粉絲數1000多,筆者一個月前問的時候才600多粉絲,如果時間回到6個月前,他抖音運營剛半年的時候,他才多少粉絲大家可以猜一猜。

◎ 案例3:

疫情初開貼膜店,今年又增加10個貼膜和展示工位

這家貼膜店老板,原本不是貼膜出身,卻在疫情之初就選擇了做貼膜店,而且這個店是在園區里,以至于筆者第一次過去的時候,需要老板電話給我指路。

但這家店從疫情開始就通過抖音做傳播,做得可以說是非常不錯,也是應了那句話:“那些做好抖音引流的店,正在你路都不會路過的地方,偷偷賺著錢。”

視頻里,老板的開場永遠是:“大家好,我是濤哥,一個八零后,兩個孩子的父親”,這就是他的,能瞬間把屏幕前的人與他的距離拉近。接著,濤哥就用一個個故事,再穿插著專業的項目和產品。這樣的視頻對于有貼膜需求的人來說,是比較難抗拒的。

當被問及為什么又簽下10個工位的時候,老板直言工位不夠用了。筆者去現場也的確看見5個工位一直滿滿當當。這一點在他的抖音上也能看出來,5個工位隨時都是要么在貼膜、要么在做貼膜前處理。

02

看完案例后,有心的老板會發現,這幾位老板做抖音其實有4個共性。

找一個特色項目作為宣傳重點:

特色項目是實體門店做好抖音的根本,實體中不缺汽后門店,漸漸的抖音上也會不缺汽后門店,那如何在抖音上宣傳,宣傳什么這是非常重要的。

本文中的3個門店,均是在眾多項目中,抽選了一個在抖音上大力宣傳,并且在抖音上將自己“細分領域專家”的身份打造出來。

不停地講關于這個項目的故事:

宣傳是純講項目的功能嗎?是吹噓項目的效果嗎?上述三個案例中,老板并不是這么講項目的。

抖音宣傳項目,老板們講的其實是故事。他們會把每臺車背后的故事講述一遍,有些故事像朋友聊天,有些故事像是一段情感,有些故事像你聽個趣聞。而這些故事,總會在吸引著不同的人,讓目標客戶在你的故事中認可你的產品和服務。

不過度在意粉絲基數:

這也是抖音的一大策略之一,抖音是鼓勵線下門店在線上做開店展示的,如果所有類型的抖音號都需要通過大量粉絲才能變現?這本身就是不現實的,因為傳統門店老板大多不具備“成網紅”的能力。

所以大家不用太在意粉絲量,因為本案例中的老板三家店的抖音,粉絲量合起來都不超過一萬五,但這不妨礙他們賺錢。

開始和堅持它:

筆者遇到的沒做抖音的店,說的最多的就是“沒有人”,“不會”,“不好意思”。

上述三個老板,沒有人是真的覺得自己準備好了才做抖音的。他們都是過程中不斷摸索,有的老板拍攝前幾個視頻,說話動作都不自然,故事也都生硬,但是越往后越會發現,他們的視頻拍攝和文案質量都在線性增長,同時他們會越來越重視一件事:保持相對穩定的更新頻率。

隨著服務場景在不斷地變化,抖音是一個不能被忽視的營銷渠道,同時抖音又伴隨著諸多的不確定,因為沒有人能說發個視頻都能賺多少錢,都能有多少粉絲。所以有的就是多了解些案例,多拆分些案例并且自己親身實踐和堅持,才能有效果。

作者 | 周春陽

來源 | 汽車服務世界(ID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