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奧引發(fā)深圳“熱”,政府這把“火”添
北京冬奧會開幕以來,無論是精彩的賽事還是頂流“冰墩墩”的走紅,都成為關注焦點,由冬奧會激發(fā)的全民運動健身熱潮也隨之掀起。
深圳政府近期連續(xù)出臺的系列政策,為深圳的這股“體育熱”再添“一把火”——
2月8日,深圳市政府常務會議提出,加快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,積極推動全市體育設施“開放共享、一鍵預約”全覆蓋,營造人人參與體育鍛煉的社會氛圍。
2月10日,《深圳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(2022~2025年)》(下稱《實施計劃》)正式發(fā)布,提出了建設樓宇型體育設施、升級智慧化手段、體教融合等具體行動計劃。
根據(jù)《實施計劃》,深圳體育新藍圖將打造十大亮點:
一、10分鐘健身圈全覆蓋,48%市民經常鍛煉;
二、推廣“全域健身”,碎片化運動融入生活;
三、一月一區(qū)一品牌,創(chuàng)辦全市智力運動會;
四、“一鍵預約”全面實現(xiàn),校社聯(lián)動共享場館;
五、文體旅深度融合,打造深圳特色品牌活動;
六、構建體教融合新體系,探索體衛(wèi)融合新格局;
七、建設都市型樓宇型體育設施,提升場地利用率;
八、實施山海連城計劃,拓展戶外步道體系;
九、全民健身組織下沉,強化社區(qū)學校體育氛圍;
十、體育產業(yè)高質量發(fā)展,推進粵港澳大灣區(qū)合作。
關于體育運動和全民健身這個事,深圳近年來越來越重視。據(jù)小政了解,目前深圳全市共建成各類體育設施3.1萬個,每年新改建近100個都市型樓宇型便民利民體育場地設施。春節(jié)前,深圳剛剛入選“十四五”期間首批全國足球發(fā)展重點城市9個城市之一。
政府大力推動的基礎,是深圳人對體育運動的極其熱愛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深圳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比例為43%,在全國排名前列。近日有媒體報道稱,深圳實驗學校高中部的學生近期在七天里成功登頂深圳十座山峰,利用寒假時間積極進行體育鍛煉并參加公益實踐。這樣的新聞在深圳屢見不鮮。
而隨著《實施計劃》的發(fā)布,未來深圳人將享受到更多健身福利。《實施計劃》中一大亮點是,到2025年,深圳每平方公里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.87萬平方米,實現(xiàn)10分鐘健身圈全覆蓋!估計深圳人以后健身都要卷起來了。
未來深圳人健身有多方便?小政劃了這些重點:
10分鐘健身圈全覆蓋
《實施計劃》明確提出,到2025年,每平方公里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.87萬平方米,實現(xiàn)10分鐘健身圈全覆蓋,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比例將提升至48%。同時提出,未來深圳每個街道至少建有1個全民健身中心。
為實現(xiàn)這一目標,深圳其實已經在行動了。據(jù)小政了解,深圳正謀劃新一批重大體育設施,新建或改擴建10個體育公園,加快推進市青少年足球訓練基地二期項目、市體育中心改造等工程建設等。
去年,海濱生態(tài)體育公園正式建成啟用,公園占地7.6萬平方米,擁有2個標準11人足球場、4個8人足球場、2個5人足球場和若干個休閑廣場以及便民服務設施等。該公園是福田區(qū)政府充分利用閑置資源,在水質凈化廠上方建設的以足球為主題的體育公園,屬于全國首創(chuàng),有效破解了空間不足的問題,為活用閑置資源建設體育場地提供了示范。
除了增加體育運動場館,未來深圳還將在市政公園、交通樞紐、旅游景點、街頭綠地等建設健身場地設施,織密基層健身設施網絡,創(chuàng)造更舒適的運動健身條件。此外,深圳將探索復合用地模式增加體育場地面積,實施城市社區(qū)運動場地設施建設試點攻堅計劃,因地制宜建設符合深圳特色的都市型、樓宇型體育設施。
全市體育設施“一鍵預約”
未來如何更好運營體育場館,提高場館利用效率?深圳提出要推動學校和社會健身場地全面開放共享。
實際上,去年,深圳就在福田、南山、羅湖等區(qū)率先實現(xiàn)學校、社會體育設施“開放共享、一鍵預約”,匯集了約 500個學校、社會及公益場館的運動場地資源,學校和社會資源雙向開放,市民可以通過“福田文體通”“南山文體通”“羅湖文體通”等微信公眾號、小程序,預訂足球場、籃球場、乒乓球場和羽毛球場等運動場館,4個月累計服務市民超200萬人次,改革經驗被中央深改辦推廣。小政就經常使用這一服務,周末預訂中小學校的閑置羽毛球場地,相比社會上的商業(yè)羽毛球場館,價格便宜將近一半。
小政了解到,今年深圳將在全市范圍內全面推廣這一模式,實現(xiàn)全市體育設施“開放共享、一鍵預約”全覆蓋,打造群眾身邊的體育生態(tài)圈。更值得期待的是,深圳將依托“i 深圳”打造“一鍵預約”平臺,屆時市民可以更便捷跨區(qū)預約運動場地。
體育元素將融入城市建設、教育、衛(wèi)生、旅游
小政了解到,為了營造全民健身運動氛圍,深圳將把體育元素融入城市建設和教育、衛(wèi)生、旅游等方方面面。
根據(jù)《實施計劃》,深圳計劃將通過社區(qū)、學校打造更多體育賽事。全民健身社會組織將下沉社區(qū),鼓勵成立健身組織、社團組織,對隊伍穩(wěn)定、組織活躍的“三大球”“三小球”、騎行、跑步等自發(fā)性全民健身社會組織給予場地、教練、培訓、等級評定等支持。
深圳將構建體教融合新體系,引導學生把課堂8小時以外的時間更多投入到運動場上去,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訓練、競賽活動;增設專兼職教練員崗位,吸納優(yōu)秀退役運動員進學校擔任體育教師、教練員。到2025年,深圳每千人將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2.9人,超過2.5萬名體育義工服務基層。
在體衛(wèi)融合方面,深圳鼓勵科學健身與健康促進、疾病預防、身心康復融合發(fā)展,引導建設體衛(wèi)融合實踐示范項目。
在體旅融合方面,深圳將繼續(xù)舉辦踏青日等系列活動,開展重陽登山、打卡深圳十峰和紅色地標、十佳健身步道等文體旅系列融合活動。
新改造提升300公里綠道
目前深圳有超過2400公里綠道網格,密度超過1.2公里/平方公里,為市民健身鍛煉提供了豐富的空間和場景。《實施計劃》顯示,深圳還將新建、改造提升300公里綠道,打造山海連廊、城市看臺,遍布全市多個區(qū)。
未來,深圳通過郊野徑、山海連廊等建設,串聯(lián)道路綠化、綜合公園、社區(qū)公園等綠色空間,實現(xiàn)無障礙通行,連接產業(yè)、科技、商圈、創(chuàng)意、人文區(qū)域與公園、山林、水系、郊野綠色空間,讓市民能生活在具有幸福感和獲得感的“綠道上的公園城市”。
深圳還將新建1500公里自行車道,并利用新建的1000公里碧道建設體育場地設施。市民鍛煉的場地更多,運動空間更廣闊,鍛煉身體的氛圍也將越來越濃烈。
此外,深圳還將舉辦社區(qū)運動會,包括構建“一月一品牌”“一區(qū)一品牌”等系列活動,通過社區(qū)、學校開展更多體育賽事活動。深圳還將培育、引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賽事,提升深圳馬拉松國際影響力。《實施計劃》提出,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將是深圳體育發(fā)展的良好契機,深圳將加強與港澳知名體育組織合作,開展灣區(qū)群眾體育賽事活動。
(原標題《冬奧引發(fā)深圳“體育熱”,政府這把“火”添得贊! 》)
聲明: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,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,均為采集網絡資源。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,可聯(lián)系本站刪除。